

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能。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部分县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从整体看,县区基础条件、服务环境与一些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存在招不来商、落不了地、招商项目落后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优势难以发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过制定出台税收、用地、水电等方面优惠政策,给予客商便利,以此吸引更多企业资本汇入。近年来,为遏制各地出现的违规承诺、违法交易、大开空头支票等恶性竞争行为,国家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导致各地在政策制定时办法不多、创新不够,政策、税收“洼地”逐步填平,同质化现象开始显现。部分县区现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金融、水电优惠和企业、个人奖补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政策优势无法体现。
二是发展定位模糊不清。有的县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分析研究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发展,对本地的产业定位、区位资源优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缺少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有的盲目跟风,热衷追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大上”热点项目,导致招商引资难度增大,招商成功后又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有的过于看重投资、产值、营收、税收等经济数据,对一些发展较慢但前景广阔的企业缺乏重视,致使企业另寻他处。
(......此处隐藏了1482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行网上招商,通过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发布推介文章视频,吸引流量,获取关注,扩大宣传效果。
四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稳定招商”。要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服务重点客商、重点项目,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好投资前、建设中、投产后的各种问题。要按照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全面落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不来即享”等政策措施,在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用足用好政策等方面再下好真功夫。要严格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取消电力、供水、燃气等企业在相关环节设立的不合理收费名目,持续加大各类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的整治力度,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要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规范执法检查的方式和频次,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五要完善选用机制,建强队伍“专业招商”。要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和考核机制,把有本领、有事业心、会办事的精兵强将充实到招商一线。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采用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建设思路,留用优秀招商人才,适时选拔和引进“新鲜血液”,在做好传帮带的基础上,用“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的方式,不断加强业务骨干的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服务好的招商队伍。同时,要积极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模式,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招商人才,可以尝试聘用企业负责人为招商顾问,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人脉资源强化“以商招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