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静宁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帮扶产业,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良种、建基地、强技术,苹果产业实现了扩量、提质、增效、创牌四次历史性飞跃,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强农业、稳经济、促发展的成功路子,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坚持行政推动,助力体系优化。始终把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有力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佳路径,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把苹果产业像接力棒一样,一届传给一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变调、不松劲、不停步,一以贯之,强力推进,促进了果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先后出台了“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三十一条政策措施等文件,编制“静宁苹果”产业布局、产品布局、市场布局三个中长期规划和“静宁苹果”(红富士)系列9项团体标准,为苹果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静宁县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50万亩、出口创汇基地18.4万亩、良好农业规范基地1万亩,设置基地建设、苗木繁育、精深加工等链环73个,明确“静宁苹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点和突破口,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支持、全链条提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的良性格局。
二是坚持干群联动,助力管理强化。市县乡各级干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深入田间地头“讲给农(......此处隐藏了316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干部承包到户等有力措施,大力培育产业带头人和农业科技“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累计培养务果技术人员5.5万名、务果能手2978名,成为了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此外,持续擦亮“静宁果农”劳务品牌,评选出金、银、铜牌果农300名以上,“静宁果农”劳务品牌荣获“地方特色类劳务品牌”称号,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劳务价值,为稳定增收筑牢了根基。
四是坚持典型带动,助力品牌靓化。支持培育德美地缘、甘肃贡禾、红六福、绿色果品等链主企业21家,组建平凉市苹果产业联合会,全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拓展市场,加大品牌宣传,授权甘肃德美地缘等40家企业统一使用“静宁苹果”地标公用区域品牌,组织链上企业参与国际商标会、产品博览会、品牌推介会60余次,每年评选表彰优秀营销企业10家,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静宁苹果”先后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8张极具含金量的国家级名片,揽获“中华名果”等18项国家级大奖,获得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静宁苹果”更是被列入首批受欧盟保护的中国地标产品,完成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使得静宁苹果远销欧盟、中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持续稳步提升,成为享誉中外的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了“静宁苹果”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