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市牧区空巢老人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牧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和就业创业,致使农村牧区出现大量空巢独居老人,这些老人因子女长期不在身边,面临着生活、健康、精神等多方面的考验。为深入了解牧区空巢老人的劳动、生活和保障情况及存在问题,近期X市统计调查中心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牧区空巢老人情况专题调研,为健全完善牧区空巢老人关心关爱相关政策、改善其养老状况提供统计参考。
调研采取实地走访与电话访谈、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研对象包括民政、卫健部门和嘎查村居委会及牧区空巢老人,共发放问卷200余份,获取部分地区空巢老人的相关情况,汇总整理如下。
一、牧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需求
(一)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物价上涨和农畜产品价格下跌,牧区空巢老人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他们面临着食品、医疗、日常用品等方面的经济压力。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退休金)以及低保、高龄补贴等政府补助,超过60%的老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近40%由家庭成员供养,有劳动收入的仅占23.3%。主要生活开支除吃饭穿衣等日常花销外,有75%的老人用于看病买药等医疗费用,生活难免捉襟见肘,12%的老人收入不能覆盖生活支出,需要动用存款或借钱,56%的老人表示收支相抵。民意调查显示,80%以上老人希望提高城乡(......此处隐藏了1570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可免费提供健康指导和随访管理,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危害。截至目前,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量为X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4%。
(三)加强空巢老人关心关爱服务
嘎查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多多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促进家庭关爱与陪伴,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子女对空巢老人的责任感和重视程度。必要时可以组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向空巢老人传达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
(四)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牧区的生活环境事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事关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大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牧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出行、购物、就医等生活便利性,切实增强牧区人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幸福感。
三、结语
调研结果反映,随着农村牧区人口向城市迁移和人口老龄化,我市牧区空巢老人的劳动、生产和生活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诸多家庭共同加以关注,共同努力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牧区空巢老人的关爱服务中来,共同为空巢老人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