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为民、发展、创新”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入研读报告内容,用心读懂其中的“为民”初心、“发展”蓝图、“创新”路径,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挑重担,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真正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一、读懂“为民”初心,厚植“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服务情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民生保障置于重要位置,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到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从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项举措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展开,致力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读懂报告中的“为民”初心,厚植“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服务情怀。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需求,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宣传惠民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知晓政策内容、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关注民生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收集群众反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积极向上反映并协助解决,确保每一项民生政策都能精准落地(......此处隐藏了362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觉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发展过程中敢于啃“硬骨头”,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读懂“绿色”理念,践行“守护生态、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强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从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系列举措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读懂报告中的“绿色”理念,践行“守护生态、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守护好绿水青山,并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引导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真正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